2磁弛豫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2.1磁颗粒介导的MRS
1)基于磁颗粒状态改变的MRS。基于磁颗粒状态改变的MRS的基本原理是将磁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在其表面偶联上给体/受体(例如抗原/抗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适配体等),从而制备成特异性磁信号探针,在检测分析过程中通过给体G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导致其状态由分散变成聚集,从而产生磁弛豫传感现象(状态的改变会影响局部磁场的均匀性,周围水分子扩散经过这些不均匀磁场时导致质子横向弛豫加速,缩短横向弛豫时间(T2),其中,磁探针状态改变的程度、T2的改变量均与样品中目标物含量成正相关,从而达到定量定性检测的目的。Weissleder课题组率先构建了基于磁颗粒状态改变的MRS免疫传感器并用于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血清中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的快速灵敏检测(图2A)。
该方法检出限为5个病毒/10μL血清(25%的蛋白),并且由于无需PCR扩增过程,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快速、高灵敏等优点。KaitGtanis等基于同样的原理建立了检测血清和牛奶中副结核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aviumspp.Paratuberculosis,MAP)的磁免疫传感方法,检出限可达到15.5CFUs(colonyformingunits,CFUs),远远低于其他传统的方法。MRS免疫传感器有以下几个优点:(a)分析速度快,因为磁颗粒的存在,检测中可以通过磁分离而缩短分析时间;(b)信噪比高,将磁颗粒作为磁信号探针,大多数样品中的磁信号可以忽略不计,是一种均相免疫分析方法;(c)特异性强,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d)所需样品量少。但传统的MRS免疫传感器由于是基于磁颗粒状态的改变,磁信号只在一定范围内和目标物的浓度成正相关,检测的线性范围较窄。
此外,由于磁颗粒的状态改变容易受到样品基质等多因素的干扰,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导致方法的稳定性较差。为解决传统基于磁颗粒状态MRS的局限性,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采用新型的磁颗粒聚集介导信号放大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生物传感器性能。Chen等构建了一种基于磁/银纳米粒子自组装的磁弛豫生物感应分析方法,并用于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高灵敏检测。氯霉素是一种可以人工合成的广谱性抗生素,滥用的CAP能够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富集,并产生细菌耐药性、降低免疫力等严重危害。
我国农业农村部早在2003年第235号公告中就将CAP及其盐、酯类列入禁用药物,并明确规定在所有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CAP。该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竞争性免疫反应,不同浓度的氯霉素竞争结合不同量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alkalinephosphataseGAntibody,ALPGAb),ALPGAb中的ALP能够催化抗坏血酸酯去磷酸化,产生具有还原性的抗坏血酸盐,进而将银离子还原为银纳米颗粒,磁纳米颗粒进一步在其表面组装形成磁/银纳米粒子,使磁颗粒由原先的单分散状态变为聚集状态,导致T2信号的变化,从而对目标物进行定量分析。在本方法中ALP的催化放大作用及银颗粒引导的信号产生和读出机制,有效提高了磁弛豫传感器的灵敏度。与传统MRS免疫传感器相比,此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了50倍,分析性能良好,在有害小分子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氯霉素,酯类,磷酸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